bt365在线投注

如何度过人生低谷期?

如何度过人生低谷期?

调整什么东西呢?说来说去,没有别的,还是心态。

人在势头好的时候,意气风发、张牙舞爪一点都问题不大。但势头转差了,该衰就要衰,棱棱角角都收起来,长衫该脱也得脱。老辈子都说了,达则兼济天下,穷则独善其身。

假如过去习惯了打冲锋,但现在没有仗打,那至少把后方建设好。精神状态、日常生活,包括家庭,这些都是一个人的后方。

我想起前些年一位很有影响力的老外交官。他中年时被坐了好几年的冷板凳,而在同时期他的夫人却身处外交一线。换做很多男人,心态肯定不平衡了。可这位外交官不是,每天准时去接夫人下班,自己在家乐意当起了“买汰烧”,这是他们的上海话,包揽家务活的意思。

这是一个问题。另一个问题,物质上的由奢入简可怎么好?一句话,找平替。平替是近几年的新词。

一个新词的出现绝对是群体意志的表现,说明不是一个人在找平替,甚至是一种社会和经济现象。

我生活在一个以安逸著称的城市,是一个重度按摩爱好者。我最近注意到,很多客单在400-500元的spa店生意都不灵了,取而代之是一大批100-200元小店的兴起。他们通常面积不大,装修不豪华,但体验之后技师手法几乎没什么差别。这些店不充值不办卡,生意好得要死。

酒店行业也是,老牌五星级普遍卷不过亚朵、全季,说明越来越多人在减少华而不实的消费,尝试了平替也觉得香。

就像山头看似有高有低,但每个山头都有它能享的福气。没必要这山望着那山高,过了山要翻篇。这是我想说的“山头主义”。

第二点可以概括为“根据地思维”。

我想无论是谁,都得有自己的一块根据地。有了根据地,口粮就不会断。口粮不断,心里就不会慌。不过,很多的人的低谷,都是因为在原有的根据地发展停滞而形成的。因此,想出走。

这里要说一个旗帜鲜明地观点:不主张草率地,以走出根据地的方式来走出低谷。

这也是现在不轻易怂恿朋友辞职、跳槽或创业的原因。这个槽不香,另外的槽也不见得美。

是,上班打工当牛马不痛快,回报率也越来越低。但好歹也算一亩三分地,口粮不多吧,至少定时定量打到账户里。这跟灵活就业和创业的心态完全不一样。

说这话是有针对性的,主要是针对我们三十几岁的人。

我们这波人说句不好听的,大多数缺乏独立开辟根据地的能力,上班挣个工分都被搞得七死八活的。创业成功的就不说了,始终都是少数。即便是灵活就业,大多也缺少灵活机动的条件、环境和心态。

这跟00后很不一样。

你说00后就业难吧,可他们似乎总能找到稀奇古怪的挣钱门路。翻翻他们的朋友圈,这个在倒腾手办,那个在用AI做壁纸卖,有在做手工的,还有当网球陪练的。我冒昧打听去一下,有的还不比坐办公室挣得少。

而且他们眼下不结婚不买房,还有父母的托举,一人吃饱全家不愁,演唱会看来飞起。关键是他们同龄人中,很多都没有要找个所谓体面工作的执念,反而追求自由灵活,相互之间还能互通有无,信息也灵通。

打个比方,这些00后小伙伴,过得有点像是美剧里生活。而我们拿的是国产剧的剧本,老老实实过日子那种,稳当点好。

除非是根据地丧失了,一亩三分地没有了,那怎么办?就只好重新当回战士。

我之前分别待过媒体行业、互联网行业和消费行业,这几个行业都是受周期波动最大的。通讯录里那些CXO、VP和总监们,有一大半现在都在单打独斗。

有一句耳熟能详的口头禅:退潮了才知道自己在裸泳。大伙儿基本都想明白了,过去的成长都是“结构性成长”。就像部队扩编,今天是团长,后天可以当师长,并不是能力成长有多快,主要是坑变多了,而自己恰好在人群中比较突出,于是就已经研究决定了。

一旦脱离组织,把自己拿到市场上单独兑换,发现市场上不需要那么多政委,需要的是战士。

这里就要说到第三点,怎么重新当一个战士?重点是,拒绝当六边形模式。

最著名的六边形是什么?是螺丝呀。

尤其过去做到过管理层的人,最容易被打造成各种技能都齐备的老螺丝。口才通常不错吧,能汇报,业务懂点,HR也懂点,甚至财务和行政也懂点。但哪样才算是自己的核心技能呢,很多人是说不上来的。我管这叫落入了“六边形陷阱”。

全能往往等于无能。等到真正要兑换饭票的时候,根本不需要全能,只要有一项突出的优势和技能,就不怕没有饭吃。

往哪个方向去找新的落脚点,这得基于自身优势来做判断,盲目跟风啊是不行哒!

看到别人开店自己也开店,别人做自媒体,自己也吭哧吭哧搞直播。自媒体说起来洋气,但归根到底它的内容生产,依托的是在线下原本具备的本事和积累的经验,只是在线上做了一种迁移。

新的落脚点,通常不应离自己的传统优势区域太远。军队里讲不打莽撞仗,主要就是基于对自身优劣势的认知。

我的一位老同行,他主要是做运营出身,非常善于朋友圈分享裂变这一套。通路做得极好,账也算得精。以前在公司做成人英语课,现在英语课卖不动了,原样复制了一套换了一个平台,卖某种传统文化课,产品变了,但打法基本没有变。

假如真正要搞战略大转移,从湘赣边走到陕北去,也不是不行,但中间会付出巨大的代价。所以出发之前该仔细盘算盘算。

可以尝试用一张纸来答一个问题:自己混到今天,最主要靠的一点是什么?这一点可否应用在其他地方?如果有,这个地方是什么?

不需要想得太满,有个五六成了,再往去做探索和试错,成功率就会高很多。对我们三十几岁的人来说,只要不犯错、少犯错,就能领先很多人了。

再说一条既抽象又具体的,是学会等待。

低谷期的最显著特征,就是闲。老话说的,少年经不得顺境,中年经不得闲境。很多人崩溃,都是被时间杀死的。时间这东西有点像一辆自行车,扛在肩膀上是沉重的负担,要是骑在脚下,就是飞一般的感觉。

所以如何处理多出来的时间,是一道要命题。

换个角度想,时间又是最强大的底层逻辑。只要避免那些易于获得的不良嗜好,屏蔽掉碎片化的信息,多做系统的、持续性的行为,一定就会等来变化的。

比如说运动,看起来与改善自身处境没有关联。但是运动分泌的内啡肽或者其他什么东西,能改善人的情绪,从而启发灵感。也许某个灵感就是运势的转机。

更何况还可以把身体搞好,人拼到最后,都是在比命长。

要说一个人的命运啊,就是一连串主客观因素的偶合,充满着不确定性。人的主观努力所取得的一切成果,某种程度上都是时间换时间,等来的结果。

最后我们再说回功德林的学员们吧,看看比命长究竟有多重要。

暴脾气的邱疯子,被打到精神崩溃胡跑乱窜,最终饮弹身亡,连功德林都没进去。

而杜聿明呢,不仅熬到了特赦,恐怕怎么也不会想到在大洋彼岸会突然多出一个得诺贝尔奖的女婿。时来运转,不仅再度成为座上宾,还迎来了全家大团圆。这不禁让人想起了一句京剧的唱词:

这才是人生难预料,不想团圆在今朝。

今日参考资料是一张团圆照——

来源 | 传达室(ID:chuandashi123)

作者 | 一致通过的陈老师; 编辑 | 虾饺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