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今的中国,即使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我们生存着的脚下这个大东东叫“地球”,但"地球"一词是什么时候在中国出现的呢?
自古以来,我们有各种“天地”之说,包括盖天说、浑天说等,其中的“地”指的就是今天的地球,但当时还没有明晰的“球”的概念。
直到明末清初,外国传教士传播地圆观念,刚开始还受到各界比较强烈的排斥。后来,一些以徐光启为代表的接受西方科学方法的一些中国学者,完成了对西方知识的共构过程,开始接受地圆学说。其中400年前来明朝的外国传教士利马窦在坤舆万国全图中首创了”地球“。
(图片引自网络)
利马窦依照中国人的称呼习惯与西方天文科学观念,翻译成中国人能理解的名词,比如把宇宙称为"天球",把太阳称为"日球",把月亮称为"月球",等等。在他一些自创与翻译的书籍中也不断提到天体是"球"的概念,地球只是中文"天"与"地"的相对,英文earth也是有脚下站的土地的意思。
徐光启和利马窦一起还首次把《几何原本》前六章翻译成中文。